首页 >> 女包

临安300亩碳汇林一年可吸碳420吨柏拉木

文章来源:宝瑞机械网  |  2022-11-01

临安:300亩碳汇林一年可“吸”碳420吨

5月31日消息:2010年10月,临安市成为全国首个碳汇林业试验区。2010年10月,张良华领到了全国第一本林业碳汇证,全国首批获得“林业碳汇证”的农户之一。打开张良华的碳汇证,证上盖着“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”印章,核算的“初始碳储量”为420.27吨。张良华拥有使用权的这片“碳汇林”,总计300余亩,位于临安青山湖街道研口村。

相比普通的森林,这些专门用于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的“碳汇林”,经过建设、计量、监测核算等一系列运作后,它们吸收二氧化碳的本领,还能拿到市场上去卖钱。

上周,记者来到张良华承包的这片毛竹林。竹子已经长得有一人多高,郁郁葱葱,长势良好。自从领到林业碳汇证后,张良华对这片碳汇林,丝毫不敢怠慢。从2010年起,每年5月和10月,他都会请一批工人,修剪毛竹碳汇林内的杂草。

“毛竹已经种下去4年了,仅人工工资就投入了几十万元。” 满头白发的张良华望着眼前那片“碳汇林”说:“随着工人工资的涨价,他在碳汇林上的开销越来越大。前些天,张良华请了10多名工人,又在碳汇林内劈掉杂草,还新种下约1.2万棵毛竹,一次就花掉数十万元。

所幸,张良华营造山林,获得了当地部门的大力支持,银行一次性就贷给他数百万元的资金。虽然花费大,负担不小,碳汇林的碳汇量至今还没有交易掉,但张良华依然对未来充满信心。

“种了这么多毛竹,即使暂时无法交易,但我们这里的环境却实实在在地变好了,有了生态效益,就不愁带不来经济效益。”每天清晨,临安研口村村民张良华都会倒背着手,到家门口的毛竹林走走看看。毛竹长势怎么样了,有没有被杂草吸走养分?

同样,天目山镇严家村村民袁为人也和张良华一样,每天围着漫山遍野的毛竹林转悠,忙着锄草施肥。他们种的毛竹林都有同一个名字碳汇林,一种可以大量吸收二氧化碳,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的“特殊森林”。

2010年10月,临安市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首个碳汇林业试验区。在我省风生水起的”碳汇林业”,让他们对未来生活充满期盼和信心。

临安天目山镇严家山700多亩毛竹林,是迄今为止唯一碳汇交易成功的浙江林业碳汇项目。2011年11月1日,在义乌举办的全国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启动仪式上,严家山的700多亩毛竹林碳汇林,以每吨约18元的价格,出让了其中约1万吨林业碳汇信用指标。

而这700多亩碳汇林的“管家”就是袁为人,在他眼中,碳汇林的未来既美好又充满挑战。41岁的袁为人,精明能干,长期以种竹、养鱼为生。一根小竹子,他瞄一瞄眼,就能看出它有没有长大、长高的潜力。2008年,袁为人投资数百万元,在天目山镇严家村的700多亩光秃秃的荒山上,种上了15万支毛竹。

每天早上天一亮,袁为人就带上锄头从家里出发,步行10多分钟后,去照料这片一手培育出来的毛竹林。日复一日,他和妻子吴小芳,用锄头拔草,拔出来的草用作毛竹的肥料。

700多亩毛竹,都要靠这种古老的方法锄草施肥,光凭夫妇俩肯定忙不过来。每年8月毛竹生长的关键时期,夫妻俩都要请几十名小工帮忙。植树造林前期成本很高,为了贴补开销,袁为人在其中的500多亩毛竹下,种起了西瓜和花生。虽然造竹林的资金,目前仍是投入远远大于产出。但时至今日,袁为人依然坚信碳汇林前途无量。林业专家曾经帮袁为人测算过,除去固碳的生态效益不算,这片700多亩毛竹林的经济效益,20年后预计就能带来480万的收益。

生鲜蔬菜配送公司

依维柯6座

敦煌工地洗车台

便携式恶臭气体检测仪厂家

黑百通